从《三体》看未来的科技

能振奋我们的只有过程

Posted by Shubei on March 22, 2020

《三体》是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共三部,从文革时期写起,时间纬度跨越几个世纪,在第三部中更进一步将时间延伸到宇宙时间的尽头.思考了一些宇宙文明的终极问题.

其中关于衣食住行都展开了宏大的想象,这正是我喜欢科幻题材的作品原因之一,可以畅想未来的生活,一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衣、食、住、行


随意变换的衣服来适应你的尺码和颜色,而且看起来和普通的衣服没什么区别,实际是一台特殊材料制成的智能机器,科技的最高境界就是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人们吃的东西是生命维持系统培养出来的,机器自动生产,物质极大丰富. 脱离了吃饭靠天的限制.

未来的居住环境,兼顾绿色与定制化,对空间的利用达到了极致(地下城,地上城,太空城),城市空间像森林一样由一颗颗高大的类似树木枝干的巨大支架框架组成,枝干组成行走的小路,枝干上挂着的一片片叶子就是我们的房子. 这些房子由开发商在工厂生产好的,购买以后会帮你挂在森林大树的某个枝干上. 房子智能化很高,可以随意的调整透明度来采光.

近距离交通有多人乘坐的飞行汽车,也有个人飞行器,像现在的自行车,像书包一样背在身上,可以像蜻蜓一样自由的在城市森林中翱翔;远距离交通,有去往太空的太空电梯,也有不同级别的飞船(普通的可自由往返太空,高级的可跨恒星际飞出太阳系,甚至以光速飞行的曲率驱动飞船)

计算机

人工智能润物细无声的提供服务,计算机已经融入基础设施,你可以将随处可见的墙面,餐桌,甚至香烟盒激活成显示界面,接入网络获取信息. 当你走在路上,路边的广告牌可以精确的向你传递服务,比如你的健康服务、银行私人助理等.

材料

纳米材料的发展直接促进了 太空电梯 的研发,大大降低了探索太空的成本.通过内部装置,可改变机器的分子间作用力,是普通的机器变成坚硬无比的设备,三体人派来的探测器“水滴”就是这种技术,可以轻易地击穿地壳.

通信

有引力波通信,也可以通过量子纠缠效应来实现量子通信,跨越几百光年距离来进行通信.

能源

人类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但这种方式理论上不可能将物体加速到光速.

多维空间

一维空间是一个点,黑洞就是一维空间的事物;二维空间是平面;三维空间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四维空间是别样的存在. 从高纬度看低纬度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上帝视角.

冬眠

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病人或体验时间旅行的人,可我通过冬眠技术,去到未来,享受未来生活.

曲率发动机

这需要理论突破,通过改变空间距离来实现超光速飞行

小宇宙空间

如果人类可以创造一个空间(就像云天明送给程馨的那个小宇宙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类就是创世的上帝,我们的宇宙会不会就是这种存在呢?如果人类可以时间跨越足够久远,如几百亿年,很多问题都变成哲学问题,很多哲学问题亦变为现实问题,人类的终点是什么?宇宙的终点是什么?这一切终结以后又会怎么样?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想起了几句话
佛学: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易经: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宇宙一直在膨胀的同时,黑洞却在不停的吞噬着它.
思考终极问题,难免会让人有失落感, 所有的伟大都因过程而不是结果,能让我们振奋的只有过程.
希望大家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为生活本身而加油(ง •̀_•́)ง